揭秘保送生是如何学习的?(十大习惯)
从思想上重视学习
大学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本身的“自觉性”,没有了老师事无巨细的知识点灌溉,缺少了家长忙前忙后的叮嘱,很多大学生便把学习一事抛之脑后,对学习缺乏真正的重视使得很多大学生们出现了挂科的现象,他们认为大学阶段学不学、学多学少都不重要。实际上而言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因此大家需要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仍然非常重要!对大学期间的知识获得、个人成长,乃至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保有发奋图强的精神状态。
提高自身参与意识
在进入大学课堂之后,老师不会面面俱到的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此外,大学的知识内容更加活泛、全面,课程形式也更加的灵活、轻松。因此在课堂期间,大家应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的依赖老师的管理。
重视预习及复习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中,预习和复习就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大学老师上课通常不会像中学老师一般面面俱到,大学课程内容的体系性更强,而且相对来说,大学单次课程内容量都偏大。这便体现出了预习的重要性,提前掌握课程的框架及主要内容,并标记自己不太清楚的一些地方对于上课的内容吸收效率而言有很大的增益。此外,课后也要及时的复习巩固,需要尽快消化吸收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并对整体内容做以归纳总结。如若只是上课听一听,而课后自己也不怎么看书复习,那么知识的吸收便是非常有限的了。
提高自学能力
大学课本的内容强度较大,但是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应知应会的讲解每一条知识点,而且,大学知识内容常有很多需要论文和其他文献资料的补充,图书馆内有充足的电子版及纸质版资料供大家查阅学习,因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图书馆资源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内容以应对日常考核和往后的应用。
注重知识体系建构
大学的学习需要大家遵循整体性原则,把每一个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每一概念都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而对任何知识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常学常总结,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以便更深刻的掌握。
认真对待每一次考勤及作业
大学的课程学习时大家还应该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原因有二:
1. 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往往会计入平时成绩;
2. 大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太多,一般均为重点内容。
掌握教材基本内容
大学期间的考试往往都不会太难,通常都是针对教材内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考核,题目一般也同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难度、题型类似,因此大学生们要掌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习题,做到应知应会,这样通常都是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的。